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湖科大教书匠版)
第一章
1.2概述
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因特网通过ISP连接
因特网标准化工作
因特网的组成:
边缘部分:所有连接在因特网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网络、互联网和因特网:
网络有若干个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了互联网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
1.3 三种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
电话交换机接通电话的方式称为电路交换
三个步骤:1.建立连接(分配通信资源)2.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3.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用于传输计算机数据时效率低
分组交换:
在分组交换中没有专用的电路来传输数据。相反,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一个标头,在数据准备好的任何时候发送一块数据,它就是分组或数据包(packet)。标头里包含了数据包的目标地址。
分组交换网络由终端、链路和分组交换机组成。
三种交换的对比
1.4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等目的。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可按交换技术、使用者、传输介质分类
覆盖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域网PAN
1.5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比特:计算机数据量的单位,8bit = 1 Byte字节,KB = 2^10B
速率:链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kb\s = 10^3 b\s(bps)
带宽: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用来表示网络通信线路能够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1的最高数据率;单位与速率单位相同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网络带宽或额定速率的限制,吞吐量常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通过网络;吞吐量受网络带宽或额定速率限制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构成
处理时延往往不记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的乘积、链路的实验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RTT:英特网信息不仅有单项交互而是双向交互的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表示信道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加权,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也不能使其太低
丢包率:分组丢失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传输过程中丢失分组数量与总分组数量的比率,丢失原因:分组误码、网络阻塞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常见计算机体系结构:
OSI体系结构
TCP/IP体系结构
每一层涉及协议
原理体系结构
应用进程间基于往网络的通信过程:进程构建一个Http请求报文,往下每一层封装后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往上解封装了解要发送地址,再往下封装发到接受方,接收方往上层层解封装再生成相应HTTP回应报文往下层层封装再发回去。
专用术语介绍: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对等实体-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和集合,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服务:在协议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逻辑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用于区分不同服务类型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顺举报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服务数据单元SDU-同一系统内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多个SDU可以合成一个PDU,一个SDU也可以划分为几个PDU
习题总结:练习答案计算机体系结构-BACDC 时延-
绝大部分涉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真题都能做对,但是后续应该需要将OSI和TCP结构都得背下来才行。 时延类题需要注意发送时延指的是信号后端刚刚离开第一台主机的时间,传播时延指的是另一台主机收到信号末端的时间,n个信号发送时延乘n,传播时延不变。
这题注意要加上头部分为1000个分组,因此发送时延为1M×8/100mbps = 80ms,至少经过两个交换机,每个分组发送时延为1000×8/100mbps = 0.08ms,总时间为80+0.08×2 = 80.16ms